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,溫州絕大部分的改革創新,從三農開始,從農村起步。
溫州七山二水一分田,農業基礎薄弱,先天條件不足,但是,秉持這種改革創新,卻最終在全省乃至中國版圖上,為自己掙得一席之地:
60多年前的燎原社,第一次在中國提出“包產到戶”;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三權分置改革,實現從理念到實踐的探索;率先在全國建立農民專業合作、供銷合作、信用合作的“三位一體”農村新型合作體系……
這一項項影響中國“三農”發展進程的改革探索,離不開一代代溫州三農人物對土地的關注和堅守。他們來自“三農”各個領域,正是得益于他們的努力和付出,溫州也將為答好新時代鄉村振興這道命題,而持續探索。
三農人物:朱永明 男,1976年出生,大學學歷,碩士學位,中共黨員,現任市農業農村局農村社會事務促進處處長,高級農藝師。
主要榮譽:獲市直單位優秀共產黨員、市直單位黨員攻堅先鋒標兵等榮譽。2017年記市直機關個人三等功,2018年被省政府記“千村示范、萬村整治”工程和美麗浙江建設個人二等功,2019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突出貢獻農村工作指導員稱號。
這一周,朱永明干了一堆的“大事要事”:組織溫州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展;負責對接溫州鄉村振興示范帶視覺識別系統提交初稿;趕到泰順指導農村垃圾分類工作。
這些鄉村振興實施過程中方方面面的領域,都是朱永明的職責范圍。作為市農業農村局社會事務促進處處長,他的處室職能涉及村莊規劃、歷史文化(傳統)村落保護利用、基礎設施建設、精神文明等多個方面,且和其他部門多有交叉。
靠著觸類旁通和綜合協調能力,以及專注投入的工作作風,他成為了指導農村社會事務發展的多面手和攻堅手。
在朱永明的助力下,我市3年完成省下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任務,受益農戶數居全省第一。原市委農辦(市農業局),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16年度全省“五水共治”工作先進集體、2017年度全省剿滅劣五類水工作突出貢獻集體等稱號。我市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、農村垃圾分類等工作,得到省領導肯定,并吸引央視做典型報道。
主動請纓建立標準機制 一日三上央視新聞頻道
去年,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,提出高標準打造100條鄉村振興示范帶。
當時,在這項工作還未明確牽頭處室的情況下,朱永明主動請纓負責。他先行一步開展思考,梳理內涵外延、擬定創建標準。會議召開3天后,他就拿出相關討論稿;4天后,通知各縣(市、區)開展示范帶創建調研。
隨后,他一邊深入基層,一邊完善起草征求意見稿,牽頭制訂出《市鄉村振興示范帶創建標準》。這一文件在當時全省范圍內,都缺少可供參照的內容,溫州不僅從無到有順利出臺,更符合我市鄉村實際,具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。
在此基礎上,朱永明進一步完善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的推進和考核機制。
他提出,在示范帶創建中,各縣(市、區)是主體,項目是抓手。這一思路得到市領導肯定。在這一思路指導下,我市開工建設的每條示范帶均由各地黨政一把手領辦,并尤其強調謀劃實施重點項目和工程。
朱永明還提出,示范帶建設進度不能只看數據,更要結合實地督查。由此,推動我市將所有縣(市、區)分為三個片區,定期開展項目進度現場督查,及時反饋督辦,營造你追我趕的氛圍。
在這些工作機制推動下,鄉村振興示范帶已成為我市三農工作的全國性名片,引來省內外多地前來考察。尤其是永嘉巖坦楠溪古韻鄉村振興示范帶,去年6月18日一天內3次被央視新聞頻道報道。
污水治理成為全省先進 垃圾分類獲省領導肯定
致力成為本職崗位的多面手和攻堅手,是朱永明一貫以來的工作作風。2016年,他負責美麗鄉村建設,加速推進各項工作進度。
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上,他推行掛圖指揮作戰,開展百日攻堅行動,實行半月一排名一通報、資金與實績掛鉤、末位約談機制等舉措,用3年時間完成省下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任務,完成量全省第三,受益農戶數全省第一。
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上,他在全市推廣擴大省試點、召開現場會、交叉檢查、明察暗訪、成果展示等做法。創新最臟村最美村評選機制,推動建立“溫州農村垃圾治理曝光臺”微信群,倒逼基層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長效管理機制。實施清潔鄉村行動全覆蓋,完成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村數量居全省第一。
由此,這項工作引發了中央電視臺《焦點訪談》欄目的關注,該欄目對樂清市淡溪鎮梅溪村進行典型報道。溫州在省對市黨政實績“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處理”考核方面,排名由2015年度的第9名,上升到2018年度全省第一名。省委主要領導在考察龍港市中對口村和永嘉縣巖坦鎮源頭村時,對我市這項工作予以充分肯定。
在2017年洞頭區創建省美麗鄉村示范縣期間,朱永明跑遍該區所有街鎮村居開展暗訪,梳理形成《創建美麗鄉村示范縣“十問十建議”》報告,消除當地基層干部畏難情緒,投入開展花園村莊建設。由此推動洞頭創建工作考核得分排名全省第二,得到省領導肯定。